【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後設認知知識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相關問題很多, 我們試著從我找到的資料來做討論看看, Bloom 提出的認知歷程向度如下: 知 識(Knowledge), 理 解(Comprehension), 應 用(Application) , 分 析(Analysis), 綜 合(Synthesis), 評 鑑(Evaluation)在郭生玉的書中題到解釋如下 1所學過的知識或概念。表示的行為動詞有:解釋、說明、舉例說明、摘要、歸納和分析:將分析為各個構成的部分,區別、指出…..組成要素、指出….. 相互關係。( 以上資料參考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6JocOyeRExvkofdcEaGr/article?mid=4639&sc=1 ) Anderson 在 2001年修正後的資料如下記 憶( Remember) , 了 解(Understand) , 應 用(Apply) , 分 析Analyze(Evaluate ), 評 鑑(Evaluate) , 創 作(Create)  其中了解(Understand)與分析Analyze(Evaluate)的解釋如下:  了解(Understand):從教學訊息(在課堂中、在書本中或電腦螢幕上的口語、書面與圖形訊息)中創造意義(make sense);建立所學新知識與舊經驗的連結 。           包含了 詮釋、舉例、分類、摘要、推論、分析(Analyze):牽涉分解材料成局部,指出局部之間與對整體結構的關聯。與評鑑、創造緊密連結。          包含了我個人會認為  1. 兩個實體 比較異同、好壞等, 是屬 了解(理解) 向度、比如比較兩國文化異同,比較中秋節端午節異同等等 2. 若是從一個概念事實中抽取出某些元素成份來做比較因此從這樣的角度來看, 這一類的題目應歸為理解 但是,  真理 = 代理  ;  分數 = 正式   , 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 ?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UnderstanAnderson Bloom 在 2001年修正後設認知教學訊息認知歷程關問題很多, 我們試著從我找到的資料來做討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