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 -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

主題:杜威 和 皮德斯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Dewey「教育無目的」主張:   ➊「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而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➋「教育無目的,生長本身就是目的」:教育歷程除了自身所訂的目的外,沒有其他目的。   ➌「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主要的學習方法,學習者從實踐中學習真正實用的知識與智慧。   ➍「問題教學法」:教師提供問題情境,學生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從中擇取最適當的一種方案。   ➎「活動課程」:依實際生活狀況為主要學習重點,學生由其所扮演的角色中學習生活知識。   ➏「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培養學生生活的應變能力,而非未來生活的預備,反對斯賓塞Spencer的「生活預備說」。   ➐「教育即生長」:過程就是教育自身的目的,除了過程自身外,沒有別的目的。       Peters「教育無外在目的」主張:    ➊ 教育主張三大(內在)規準: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    ➋ 教育內容:必須對學生有幫助,合乎學生身心發展成熟度。    ➌ 教育方式:不是強迫,非固定不變,而是根據教育的三個內在規準,只要合乎規準,便是有意義的。    ➍ 教育活動:學生意願學習,符合教育的三個內在規準,即可達到教育的內在目的,故教育無外在的目的。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