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陳真-行政學百分百(命題焦點暨題庫解析)

主題:途徑-目標的領導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途徑-目標的領導理論   豪斯(R. J. House)的途徑-目標理論(Path Goal Theory)認為,領導者的功能 應包括提高部屬的個人酬勞在內,協助員工達成目標及提供容易達到酬勞的途徑,也就是要為部屬澄清並減少可能障礙與陷阱,並且增加部屬工作滿足的機會。豪斯的此項理論,乃是根據佛洛姆(V. H. Vroom)的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引伸而來。該理論指出,一個人的激勵狀況,受到個人達成任務的努力程度與欲望的影響。豪斯因此說,領導者可以激發部屬達成任務的能力,及提供必需的指導及協助,以達到激勵部屬的目的。途徑-目標的理論所假設的三變數之間的關係是: A.原因變數(Causal variables); B.中介變數(Moderator variables)亦即情境變數(Situational variables) C.結果變數(Outcome variables)。 原因變數是指領導行為(Leader behavior),中介變數是指部屬的特質(Subordinates characteristics)與環境的特質(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結果變數是指部屬的工作滿足感(Job satisfaction of subordinates)。茲進一步分析如下: (一)領導行為 包括四種領導行為的基本類型如下: 1.指導型的領導(Directive leadership): 領導人澄清期望,給予特定的方向,要求部屬遵守法規與程序。 2.成就取向的領導(Achievement-oriented leadership): 領導人設定有挑戰性的目標,尋求績效改進,強調卓越,並對部屬達到高標準滿懷信心。 3.支持的領導(Supportive leadership): 領導人對部屬表現關懷,重視部屬的福祉,並對工作團體創造友善的氣氛。 4.參與的領導(Participative leadership): 領導人要求與部屬諮商,並在決策前採行他們的理念。 (二)部屬的特質與環境的特質 部屬個人的特質包括個人的需求如成就需求、體諒、自主、變化等;個人的能力如知識、技術、性向等;以及人格特質如內控型或外控型等。環境的特質包括工作結構、形式化的程度、與主要工作團體的支持規範等。 (三)部屬的工作滿足感 領導的效能是就部屬心理上的滿足感而言,而非工作上的成就。領導行為如能改善部屬的工作滿足感,促進對領導人的接受、增進部屬的動機則是有效能的行為。 根據以上的說明,在何種情況下採用何種領導行為最為有效呢? 1.指導型的領導行為,在曖昧的情境中,能化減角色的曖昧,澄清達成目標的路 徑、並以部屬的績效作為獎勵的方法,增加人員的滿足感,或在部屬為外控型人格時,最為有效。 2.成就取向的領導行為,則在工作情境是非結構性的,部屬需要以成就的目標來挑戰時,最為有效。 3.支持的領導行為,則在部屬感受乏味與焦慮、缺少自信時較為有效。 4.參與的領導行為,則在部屬對自主與成就有高度需求,即內控型的人格或在無結構性的工作情境中,最為有效。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